原标题:重磅!房地产税真的要来了,住建部正在做准备工作!6种人危险了
昨天上午,一个大消息破空而来:住建部副部长陆克华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透露,有关部门正在为房地产税做准备工作。
他的原话是这样的:
回答您第二个关于房地产税的问题。这个问题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的改革任务,要加快房地产税立法,并适时推进改革。有关部门正在按照中央要求开展工作。
住建部部长陈政高称,2017年住建部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,坚持“房子是用来住的、不是用来炒的”的定位,努力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。他表示:
一方面,要坚持分类调控,因城因地施策,重点解决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过多问题;另一方面,要抓好热点城市防过热、防风险工作,抑制房地产泡沫,防止出现大起大落。
多知道点
房地产税怎么收?
有关房地产税,早在2011年就开始在上海和重庆两地试点。在上海试点时,新购且属于家庭第二套及以上住房的,按人均计算,人均超过60平方米的进行房产税征收。
比如一个居民家庭原来已拥有的住房面积共计180平方米,刚好人均60平方米,现又新购一套100平方米的住房总价100万,那么其一年应缴房地产税4200元左右。
房地产税出,房价大降?
实际生活中的房价高低受多种因素影响,仅凭房地产税单一因素并不会起决定性作用。在当前卖方市场下,房地产税对于调控房价的作用不太明确,因此不能把调控房价的期望全部放在房地产税上面。
据了解,美国、英国、加拿大、德国等百余个国家都会征收房地产税,税率平均在1.5%左右,以低于市场价的评估价为税基,评估价隔几年便会适度调整。从国内征税前景看,将来我国征收房地产税的税基和税率,将总体小于发达国家,对房价的冲击没想象的那么大。因此,通过征收房地产税以期未来房价大幅下落是不现实的。
这六种人要怕了
谁最害怕房地产税呢?以下6种人比较危险:
1、在中心城市囤积了大量住宅的人
伤害指数★★★
从目前民意来看,在中心城市实施“累进制、惩罚性”的房产税,是很有可能的。对于拥有100套住宅的人来说,即便第一套免征、从第五套开始累进税率,他的压力也会非常大。到时候会出现集中抛盘,对中心城市短期房价构成影响。这可能意味着,囤积大量房子的人财富将显著缩水。
2、盲目购买了旅游物业、养老地产的人
伤害指数★★★★
如果不是顶级旅游区,不是配套好、位置佳的房子,旅游地产只能等着免征房地产税。如果不能免征,则其持有成本大增,加上利用率不高,这类房子将成为鸡肋。
3、盲目购买了三四线城市郊区、新区住宅的人
伤害指数★★★★
绝大多数三四五线城市人口增长乏力,各地围绕着高铁站建设的“高铁新城”很多都非常荒凉。如果你盲目在这些地区购买了住宅,未来开征房地产税后也会非常惨。
4、加杠杆、超承受能力买多套房的白领
伤害指数★★★★
如果房地产税的开征,会让房价进入一个平稳期,房子很难套现。这些人“死扛现金流压力”的期限就会加长,生活会变得比较痛苦。
5、在三四线城市囤积了大量住宅的人
伤害指数★★★★★
相对而言,这种人更惨。即便在三四线城市不实施累进制、惩罚性的房地产税,他们持有房产的成本将大增。但由于多数中西部三四线城市人口增长乏力,很多家庭都拥有多套房,所以很难通过出租转嫁房地产税,而卖房子很有可能找不到接盘侠。
6、手中有多套房、负债率高的炒房者
伤害指数:★★★★★
房地产税即将出台这个消息,就足以对这类人产生巨大的压力。因为今天的消息公布后,会加剧市场的僵持,目前仍然拿了很多房子、承担巨大债务的炒房者,将会非常困难。他们只能选择斩仓,否则房子可能断供被银行申请查封、拍卖,到那时套现价格会更低。
来源:央视新闻、中国新闻网、21财闻汇
相关报道
人大财经委副主任:房地产税不会搞“突然袭击”
中国经济网北京2月21日讯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持续火爆,房地产税何时全面开征牵动人们紧绷的神经。针对房地产税今年出台的可能性,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尹中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房地产税法正在制定工作之中,关键是要选准出台的窗口。
尹中卿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说,房地产税对楼市价格有重大影响,因此要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来设立时间。因为牵涉到千千万万老百姓的切身利益,出台前一定会依照法律程序充分征求各方面意见,推进立法的民主化、科学化,妥善解决房地产税中间涉及老百姓的利益问题。但无论怎样出台,绝不会“突然袭击”。
房地产税一定可以降房价
2月20日,尹中卿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,“房地产税降房价是毫无疑问的。”
尹中卿是坚信房地产税降房价的一派。尹中卿表示,房地产税有两大功能:
第一个就是解决“房子是用来住的,不是用来炒得”的问题。制定房地产税法主要是保障居民居住的需求,包括刚性的需求,要抑制住房投资性需求,特别是投机性需求。
第二个就是健全地方主体税种。“为什么很多地方跟房地产捆得那么紧?就是土地财政依靠土地出让金。房地产税可以健全地方主体税种,为地方政府提供稳定财政收入来源,解决长期中央地方财政职权划分不均的问题。”